《雪》读后感(一)
《雪》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也算是一篇“绝好的眷念故乡,回忆儿时的抒情小品文”,在故乡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流露了“鲁迅心灵”里一种“深刻的恬适的回味”。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感。
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含了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鲁迅在这里并没有对“暖国的雨”流露出贬抑的感情。他是由北方落雪的自然现象引起感兴,而想起来南国的温暖,曲折地对于使“暖国的雨”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的北方凛冽的严冬,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开篇这一段抒情的设问,是与篇中这个抒情的主旨有机相连的。
为了充分展露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鲁迅以异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来描写江南落雪的景象。在一幅“冬花雪野”图中,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鲁迅描绘了这幅图后,又绘声绘色地再现了为江南雪天孩子们稚气天真的创造而欢愉,也为雪罗汉的消融坏掉而惋惜。在这些“江南的雪”的情景描写中,鲁迅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美好的图景,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柔美的江南雪,壮美的朔方雪,不仅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
《雪》读后感(二)
我喜欢雪,从小就喜欢他。看了鲁迅写的《雪》这篇文章。又使我加深了对雪的喜爱。
鲁迅笔下的“江南艳雪”,美艳、充满生机,用鲁迅写的句子来说“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时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江南的雪并不冷,雪中有宝珠山茶,有单瓣梅花,有冷清的杂草,还有不辞辛劳的忙碌着的蜜蜂,使江南的雪日更加的热闹,更加充满着生机。
江南的雪不仅令人赏心,更让小孩子们欢心。小孩儿们在雪地中,不顾手冻得通红,硬是将雪堆了起来,白天消释皮肤,夜晚又结了冰。
朔方的雪如同沙粉,不粘,撒在朔方大地,大风旋吹,将雪吹到了无边广旷的田野,无人之际的荒田。
朔方的雪是孤独的,他不与任何人交谈,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上又独自的离开。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与离去的那段时间里,他不羁拘束,向着更广阔的地方飞去,去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不到太阳升起将他消释的那一刻,他永远都是自由的!
我爱雪,更爱鲁迅笔下的雪。
江南艳雪、朔北孤雪。
《雪》读后感(三)
我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家乡!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篇文章写了南方和北方的雪进行了对比。南方的雪——滋润美艳;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虽然我来自北方,但真正的雪也没见过几次,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口的那个大雪人。那时,我家开了一个服装店。那天清早,刚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色的树,白色的大路。厚厚的雪仿佛云朵一般,一踩就会陷下去。(www.5a.net)
后来,爸爸用那天的雪给我堆了一个似乎巨人一样的大雪人(虽然只有两三米)。那位“巨人”一直待了好久好久才肯离去。 所以,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更喜欢朔方的雪。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学会了借景抒情,更加的喜欢北方的雪了!
- 掌心化雪读后感
- 程门立雪读后感
- 鲁迅的雪读后感
相关文章:
四年级写读后感的作文06-09
四年级乌塔读后感06-09
四年级课文读后感06-09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06-09
六年级上册穷人读后感06-09
五年级上册16课读后感06-09
初一上册语文读后感06-08
初一语文第二课读后感06-08
一篇名著的读后感06-08
名人传记读后感80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