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余秋雨读后感

时间:2017-02-23 09:27:00 5A范文网 浏览: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问学余秋雨读后感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浮生若梦,斗转星移,时间在指尖不经意流走,更让人珍惜读书的可贵。

  《问学》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为主线,从甲骨文的发现说开去,从先秦诸子讲到唐诗宋词,从书法、绘画讲到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古代政治体制讲到历史的演进,涉猎之广,让人叹为观止。

  本书夹叙夹议,通过余秋雨与北大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对话,在这里进行了辨析与思考。生动的课堂气氛,令人心驰神往、如沐春风。这是一本面向当代大学生的读物,这更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准备的精品大餐。《问学》是一张带领读者穿越到过去领略中国文化的导游图,而带着我们进行文字之旅、游览各个时期历史景点的讲解员就是余秋雨和他的那些北大学生。读者观后身心愉悦,魂灵暂脱躯壳片刻,世俗之心也略得升华。

  秋雨先生梳理了以《诗经》、庄子、司马迁、唐宋诗词、元代戏剧、明清小说、白话文运动为里程碑的中国文学史;又简述了以先秦诸子、儒道之争、佛教汇入、南宋重整中国哲学、明清心学、近代中西之辩的中国思想史。视角广漫而深刻,语言生动而平实,对文化史中重要人物的精彩评述使历史线条更加丰满,着实可作为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简明读本。

  这本质地厚重,内容丰沛的《问学》,是一部课堂问答集。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余秋雨在自序中写道:“我以整整一年时间与北大的中文、历史、哲学与艺术院系的学生在凤凰卫视演播室做了以师生问答为形式的文化节目,此节目持续了一年有余,好评如潮。《问学》一书,即是此电视系列节目的文字整理。”

  余先生用童年的歌声,来形象地比喻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他用宏观比较的视野来展示东方的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的文化差异;他将老子的哲学思想放到世界性的哲人群中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且用鲁迅的小说来深入浅出地刻画出老子的超越和飘逸;他用文学的胸襟来观照先秦诸子百家,得出庄子是先秦百家里文学品质最高者的结论。

  我很欣赏他在书中说的这句话:“一个比较负责的老师,每次思考问题的时候,眼前都有一群学生,我们会想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很多学生也会这样,不管他到哪里,心中永远有这么一个师生相遇的教室。”

  正文后面的“闪问”其实挺值得一看,关于中医是否“伪科学”的问题,余老师的反应颇为得体,“世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是由中医佑护下来的,佑护的时间比科学的时间长得多。科学不会这么狭隘,把自己一时解释不了的“存在状态”判定为人为科学。当天文学还没有发现很多行星的时候,它们已经存在了。未被天文学关照的行星,并不是一种非科学的存在。”

  最后我引用一位读者的读后感言:

  “历史已经收起了它往日的一本正经的面容,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脸,它像一道风景,招徕着过往的每一个向它窥望的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历史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读历史的方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坐标观察曾经的起起伏伏的历史风云……

  中国历史,以她的特有的宽厚和容忍,接纳了人们对她的正解、反解、戏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娱乐声里,历史,就像蒙娜丽莎一样,用微笑注视着每一个在她面前路过的人。她的笑,仿佛在鼓励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去亲近她,去解读她。然而,在她的笑里,我们又不难读出其中含着有多少的蔑视!(www.5a.net)

  中国历史,实在是太深奥了。就像断臂维纳斯那支不知遗落在何方的臂膀一样。也许正因为深奥,才引来了这么多人的解读。

  我想,最近出版的余秋雨先生的五年来唯一新着《问学》,也应该是属于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吧。不过,他是用中国文化史的视角来一探中国历史的衰盛走向。

  与他的其它叙述文化史的着作不同的是,这一回,余秋雨先生试图在他的新着里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为我们展开中国文化史画卷。”

  • 做学问学习的名言
  • 问学读后感
  • 余秋雨文章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读一部名著读后感02-28

看一本书写读后感02-28

读完一本书的读后感02-28

关于四大名著读后感02-28

林徽因读后感02-28

求一本书的读后感02-28

中学作文读后感02-28

关于名著读后感02-28

一本书写三篇读后感02-28

读了一本书的读后感02-28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