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未来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部不厚的书《生命的未来:艾米的命运,人类的命运》。之所以指出“不厚”,是因为作者本身极擅长写作,他写过许多大部头的着作。他的书曾两次获得过着名的普利策奖,而且都是科学书,大概找不到第二例。他是一个充满爱心并具有坚强理智的学者,尽管也曾有人因为不理解而向他头上砸鸡蛋。他仔细研究过蚂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因而深知我们人类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一样在多大程度上有差异。他提出了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生物多样性”概念。他是当今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之一”字样甚至可以放心地省去。他也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破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国从事经济生产的人口非常庞大,所以她也是世界上动植物区系受威胁就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量森林的破坏已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大家熟悉的当属有象征意义的大熊猫。中国的河流尤其是黄河流域的河水断流和严重污染已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消失。”这人就是就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威尔逊教授。
威尔逊保持了一贯的优美文风,开篇是长长的致故去一个多世纪的思想家梭罗的抒情信。作者来到了瓦尔登湖梭罗的故地,他浮想联翩。他们都是博物学家,也都是科学家。虽然人们常常不把梭罗视为合格的科学家。但是据统计,他的论着在SCI中有不错的表现。他不但是真正的科学家,而且属于有思想的那类。威尔逊说,梭罗是彻头彻尾的博物学家,梭罗最后的两部书《对种子的信念》和《野果》,“正在向科学自然史迈进”。他们之间更大的趣味相投是一种使命,一种类似宗教启示的反思能力。威尔逊比梭罗更老道的是有现代科技武装,但他们都会同意这样的智慧格:“活生生的世界正濒于死亡,自然经济正在我们脚下瓦解。我们过分地热衷于追逐眼前利益,而从不会考虑我们行为的长期后果;如果我们不赶紧改正错误,我们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以人类为中心提出的忠告。
作者由这封长信开始,他的思绪渐渐地从瓦尔登湖转移到了考虑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接着,该书开始向人们简单的展现了生命形式的神秘世界,从陆上的各个角落到海洋深处到处充满了奇异的生物以及潜在的资源,自然界的丰富多彩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然而,由于人们贪婪的掠夺,预计到本世纪末,半数的物种将可能在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面对一个个珍稀物种走向濒危甚至消灭的故事,他充满了同情,因为他们历经一次又一次大自然灾难的厄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球员,也是人类自然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告诫普通公众,我们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通过描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过程,他指出人类自己是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责任者。当然,他并没有对生命的未来绝望,书中他总结或提出了许多解决危机的方案,在这一点上作者阐明了新的保护方法是如何确保我们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本书明确的表达了人口增长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退化的关键原因。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动辄指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指责实际上是把政治强加在自然发展规律之上。针对美国自己的问题,作者敏锐地指出,美国公民正在以狂热的步伐迈向人口过剩,同时耗尽耕地和水资源的趋势愈演愈烈。所以,美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也得实施类似的政策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因而,人口过剩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人口过剩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消费浪费。(www.5a.net)
威尔逊是一个直率的人,在书中他十分客观的指出,我们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是人口过多,中国的环境恶化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他还看到具有高智商和改革能力的中国人已经作了很多努力。谈到美国时,他说,美国人正在大步迈向人口过剩,用管他们的土地和水。
物种正在快速地消失着,这是事实。“市场经济”在高速发展着,“自然经济”却在反向地运动着,这也是事实。“如果用国内生产和人均消费来评估世界的财富,那么人类的财富在不断增长。但如果用生物圈的状况来衡量世界的财富,那么人类的财富在不断减少。前者称为市场经济,后者称为自然经济”。现在世行和联合国环境署数据库有“生命行星指数”(LPI)一项,这个指数的变化与经济的增长呈反方向变动,1970年到1995年这25年中,此指数下降了30%。在1990年代,它下降的速率是每年3%。这意味着经济越繁荣,环境损失越快,我们子孙后代生存越困难。同时我们也知道,全球目前还有八亿贫民的生活缺乏卫生设施,干净的饮用水和充足的食物。作者强调,新世纪的核心问题,是在提高穷人生活水平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护现有物种。这肯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深信人类一定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及其所蕴藏的生物多样性。
- 教育的未来读后感
- 相信未来读后感
-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读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02-12
名人成才故事读后感02-12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02-12
繁星春水读后感3000字02-12
可爱的祖国读后感02-12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02-12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02-10
红麦田的读后感02-10
太阳的话读后感02-10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