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一)
《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详细地记叙了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的事迹。从其中折射出纵横家的智慧和人生价值取向。
苏秦学成之后不断地游说各国。在游说秦王之时,苏秦从秦国的地理,国力,政治方面作出综合性的分析。条理之清晰,语言之犀利,无不体现苏秦之才能。但是却遭到秦王的推托。一般而言,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示意你离开的时候,谁不是一脸沮丧地离开。而苏秦不然。他反而以退为进。他借古喻今,列举了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等人成就霸业无不是以武力取胜的史实。由此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具备了智慧与胆识。但是苏秦最后却趁势说出:“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昏于教,……由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这话可不是指着秦王鼻子骂王昏庸,于是秦王大怒,其后苏秦几次求见皆不得。
导致苏秦最后失败的原因,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没有揣摩大王的心思。这和进谏一样,进谏的成功关键是如何让上司接受。苏秦无疑是犯了这种错误。尔后,他师傅鬼谷子也认为苏秦缺少的正是这种能力。这在后面苏秦游说赵王成功时得到了证明。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一个特色。在游说秦王失败后,苏秦黯然回到家乡。“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回到家后,苏秦因为失败更受冷落。他受不住其乡人的冷言相待,“乃夜发书,陈箧数十……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种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
由上观之,作为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他的精神确值得人们传诵。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和追求。苏秦最为传诵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这也是纵横家共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儒家主张舍生取义,羞于言财利,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而纵横家却相反。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所以历史上,纵横家的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
纵上所述,作为一个纵横家来说,苏秦无疑是成功的。虽然他热衷功名利禄为后人诟病,但是我却对他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非常推崇和崇敬。在逆境之中,更加磨砺自己,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否则只会与成功遥遥无期。
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二)
《苏秦始将连横》这篇文章讲述了苏秦游说秦惠王失败后,遭家人冷落,经他一番引锥刺股,苦读《音符》,最后说服了赵王约纵散横,以抑强秦。待他再次经过家门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故事虽短,却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其中说到苏秦“引锥刺股”以抵抗睡意是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这一举动引发了我无尽的思考……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自己没有真材实料,恐怕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此所谓:“可以说当时之面试官矣!”
但是,引锥刺股是否是明智之举呢?我试着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是,根据当时社会并没有咖啡之类的提神食品,也许自残以祛除睡意显得更容易做到,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能让人疲惫的时候坚持工作。但其弊的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同样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导致医疗落后,刺股留下的伤口很容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其次,疼痛的感觉会让人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第三,犯困说明人已经到达了一种疲劳的状态,即使意志坚定也无法改变身体的疲劳,因此,学习效率会很低。所以,引锥刺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可是,人们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引锥刺股”了呢?不是的,当“引锥刺股”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存在的话,这恰恰是人们走向成功所需要的。人们不是要学习引锥刺股,但是要学习这种精神。很多70后的成功人士不禁感叹道: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脑残的一代,这不是毫无根据的。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好逸恶劳的人越来越多,在父母的保护下,富二代富三代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人根本不明白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忘记了刻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引锥刺股也就与我们渐行渐远。因此,我们也是时候反省自己了……
在看了苏秦从失败到成功之后,我已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思考着如何通过引锥刺股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在我发现这一代人人格的缺失之后的,人们真的需要有引锥刺股的精神,特别是在这个浮夸的年代……引锥刺股,作为一种精神状态的时候,应该是万世不朽的存在。
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三)
《苏秦始将连横》是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于《战国策》,《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对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苏秦始将连横》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不详,由刘向整理而成。苏秦作为《战国策》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的人物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文中描述苏秦向秦惠王进谏,强调以连横一统诸侯国的优势,但是秦惠王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他拒绝了苏秦的建议,由于进谏失败,钱财花完,他只好凄凉地回家,然而回到家后却遭受了亲人的冷漠对待,倍感失望的同时他决定发奋读书,最后终于从书中领悟到说服天下的道理。有了这一个把握,他来到赵国游说,赵王认为他是一个人才,让他做相国并封他为武安君,最终苏秦成功了。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从中得出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
作为一个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造成他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苏秦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造就他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在那个时代,纵横家能说会道是非常重要的。文中记述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壑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并且在说服秦惠王,又转头以“合纵”之术进谏赵王,终得重用,更使天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
当然,这些种种的背后更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努力奋斗、百折不挠。人们不要以为失败之后再次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的。那夜夜的苦读,残羹剩饭,饥寒难耐,只有一把锥陪伴着他,血流在地,这是他为成功做出的誓言。这是他自身的因素。
当然也有外界因素,当时战国时期,七国混战。一个人想要活着,并且活得有尊严,有地位,是相当困难的。但这是个令所有有志之士为之奋斗的理想,苏秦不例外。当时的大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苏秦的存在。也可以说,苏秦的存在是必然的。
当然,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外界因素。当他以连横说服秦王失败后,回家的时候,妻子不从织布机下来迎接他,嫂子不为他煮饭,父母不把他当做儿子。这种种情形激励他努力奋斗。因为不被国君看重,就只能过着凄凉的生活,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是不能忍受的。
苏秦的成功是我一直很佩服的,但他独特的性格也让我深思。纵观苏秦一生,他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不管是连横还是约纵,他都是再为自己的个人目的服务。他的个人目的即是政治上得志,经济上得利,人际关系上得名。他觉得只有这样,他的人生意义才得以实现。所以当他说服秦惠王失败后,在家遭受冷遇后,他能够义无反顾的重新学习。因此,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物,他知道只有当自己在仕途上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后,才能受到鹤立鸡群的满足感。
其次,他是一个圆滑、精通政治但毫无政治立场的人。连横失败后就连忙去约纵,这是两个对立的战略政策。但是他却能游刃有余,从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坚定的立场,他的立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哪一方政治势力能够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的政治观念就会趋向于哪一方。因此,他能够在实现自己抱负的路上越走越远。(www.5a.net)
最后,他是一个很注重潜规则的人。从行动和言词两方面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他的过人之处。即使再贫穷,在游说秦王的时候他还是穿着貂皮衣服,带着黄金。他深知官场潜规则,没有钱没有一定的地位你是没有权利和上级说话的。因此,经过一番打扮之后,不管是从外表上还是心理上他都觉得自己提高了一点,和秦惠王讲理的时候底气也就足一些了。
不管苏秦是具有怎样鲜明的性格,只要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文章:
猿猴崛起读后感01-19
都是咖啡惹的祸读后感01-19
真美与真糟读后感01-19
浮生物语的读后感01-19
李逵负荆读后感01-19
青铜葵花读后感900字01-19
青铜葵花葵花田读后感01-19
青铜葵花大草垛读后感01-19
浮生物语读后感01-19
关于青铜葵花的读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