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读后感(一)
前天闲来无事买了本韩寒的书《1988》,其实这本书的全名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买书的时候也没看仔细旁边有一本《韩寒我们想和你谈谈》,我就问店员这两本书有什么不一样,店员头都每抬说,内容不一样,我一下子傻了,废话不是,想一想我也傻X了问这样的问题,后来知道,一本时韩寒写的一本是写韩寒的。
第二天正好是白班没什么事,一共差不多200页的书半天的时间看了100多页,我一想不想不行啊,不能一天看完,25块钱看一天抬不划算了,留点改天看,于是刚刚看完。
大致看看了看依然是黑色幽默加讽刺,不过感觉写得有点太露骨,开始是找小姐然后被抓了,后来小姐和主人公一起赶路去另一个城市,当然中间有很多其他的细节。韩寒又接着小姐这个社会底层的人物讽刺这个社会!
唉,让我说有什么感想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韩寒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一会和这女的搞,一会和那女的搞,一会他女朋友被潜规则了,一会另一个成了朋友的情人。记得上学语文老师就喜欢让你把文章分成几个段落,然后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无比……的心情……的情操……我最腻味了本来语文学的不错就因为初中频繁的换语文老师估计有六个老师教过我,我知识都学杂了,做火入魔了。
爱上学但不爱学习,经常怀念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和快放假那几天,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好比吸烟,我最喜欢抽开始那几口和最后那几口,中间的部分大多自燃了!
太安逸了可能就会多想,也没经历过惊涛骇浪只能回忆那些草样年华,也不敢吹牛逼学鲁迅说朝花夕拾,我只希望我想念的人过得更好,因为我怕你们过得不好,会从我借钱哈哈。
1988读后感(二)
人生第一次只用一天读完一本小说,只因它深深吸引着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沉重感远远大于几天前看《金陵十三钗》后的感觉。我很难去解释为什么,也许这么解释比较合理——《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已经过去,而且作为男性,我无法体会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恐慌与无措;但《1988》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这个世界并不像新闻联播里那么美好,虽然我们极力暗示自己世界很美好,但是睁眼看到的却是那么多的丑陋。韩寒只是把这种世态浓缩成一本小说,以这本小说寄托他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我们的世界到底怎么啦?这是我的理解。
虽然我很喜欢韩寒,但是我算不上韩寒的铁杆粉丝,就像看到随书附赠的海报我的第一反应是“弃之可惜,挂之傻逼”一样。这本小说跟他的博客一样,都是韩寒思想的载体。作为这个时代里青年一代的声音,韩寒只是说出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只是语言更犀利而已。但也正是这点,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或欣赏或拥戴的支持者韩寒!
回到《1988》,其实看完之后我想表达很多,苦于自己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语言如此苍白,但又特别想表达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摘录《1988》中或幽默或讽刺或震撼或感慨的段落,与各位喜欢《1988》的朋友共勉。
1988读后感(三)
刚刚看完《1988》,想了点儿东西,总觉得应该写点儿什么留下了,要不然就白想了。我看的书不多,这是我读的韩寒的第一本书,也不能对他评价什么,只是看完之后有些心塞。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名辞职的记者开着一台组装的车去领一个朋友的骨灰,途中遇到了一个怀孕的妓女。两人路上一个倾述,一个回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我看来,主人公是个很纠结的人,一面羡慕着身边随着自己心意而活的朋友,一面又害怕那样活。人呐,都是想要变成更自己相反的人。丁丁哥哥、10号、1988的创造者,都是他的偶像,都是敢活出自我的人,看着他们在撞了南墙死了之后,便死心了。可是心里还是渴望追逐他们。
他和娜娜其实很像,都有一个自己不愿接受的身份与经历。不同的是,“我”每次对自己不满了,就会换一个环境,把自己清零;而娜娜既坦然又无奈地承认自己,她不能把自己清零,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孩子的这里才叫清零。都是可怜人,只是清零的周期长短不一样而已。而最后,他们也的确做到了,“我”又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娜娜也生下来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清零了自己。
有些东西,出现了就是存在的,是你赶也赶不走的,它会藏在某个角落,在你脆弱的时候就跳出来咬你一口,让那刚结了疤的伤口又一次流血。与其回避,不如接受,让它暴露在阳光下,被阳光杀死。
生活就是这么无情无耻无理取闹——学会接受,真的好难。(www.5a.net)
- 韩寒1988读后感
- 心存感激读后感
- 海伦凯勒英语读后感
相关文章:
关于青铜葵花的读后感01-19
青铜葵花小木船读后感01-19
读青铜葵花的读后感01-19
青铜葵花老槐树读后感01-19
禁毒作文读后感01-19
禁毒读后感01-19
禁毒宣传读后感的作文01-19
十四岁的天空读后感01-18
囚蚁读后感01-18
晨雨初听读后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