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七十年读后感(一)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是由唐德刚先生所作的一部有关中国自清朝晚期以来的历史事件的书籍,关于唐德刚先生,我自认为是不了解,也的确是没去了解过他以及有关他的作品,只是在搜索有关历史书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晚清七十年》这本书,感觉此书对我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应该有挺大的作用,于是便想去了解了解,起码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是好事来的。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似乎是作者也就是唐先生在为我们熟悉的历史教义做出了修正,在他的考据下,简单说,洪秀全是个宗教狂热分子;李鸿章是个应与周恩来齐名的大外交家;康有为则是个自大狂,教条主义先驱;义和团那些刀枪不入的教民于今天的红卫兵无异,袁世凯则是治国强将,乱世枭雄,就连孙文都被挂上了独裁者的帽子,与袁世凯在某些方面一样,只不过老袁傻到把自己想当头的意思弄得太明显,轰轰烈烈搞一场复辟帝制,自掘了坟墓,怎么也应该借个更进步的制度作幌子。
其实,历史事实摆在那里,历史观点该是任人评说的,即使不完全对,也有几分对,或是思考问题的新颖角度供他人借鉴。读了史书,才发现如何看待历史是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中学课本里的标准答案。每一种历史解释都是有其意识形态的,如果不能讲明历史的复杂性,可能坐在课堂里的中学生如果将来没有机会再去读一些历史的书籍,可能永远记得某某是必然的,不知道历史总是被无数个偶然的时间、空间、人物,全面或局部,程序和方向,方式和影响决定着,成为了一种必然,不知道历史选择了一条道路,另外一条道路便无法分析判断,他们还可能永远记得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殊不知人总是功过于一身的。
在《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中,提及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各阶段、中国国家转型论提纲以及外交学步与历史转型等许多的历史评论观点。在第一章节,唐先生综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在此章节中,唐先生带我们回顾了晚清时代的历史事迹,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笔烂帐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从唐先生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许多的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总运动。唐先生把世界性的现代化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作了一个深究的对比,就像文中提到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在各民族文化中所引起的反应各有不同。例如宗教一项,现在对中东、印度、非洲等民族文化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但在我国则已经变成我们向西方文化反挑战的最好课题。要言之,由於各民族文化本质之不同,它对现代化运动的反应之内容与特性亦各异其趣。
其实,唐德刚先生在文中也写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大事,其中包括了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开始,例如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等历史大事件,这些都表现了唐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深究以及探索。从同治元年(一八六一)总理衙门成立之日起至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之签订,可算我国现代化运动之第一阶段,这是唐先生在他的《晚清七十年》里所定义的我国现代化运动的开始阶段,他表示,这一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主题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代表所兴起的洋务运动,因为我国经过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失败之教训,国人才开始认识西方文化表现在坚船利炮上的实用科学。因此自恭亲王而下,有识之士,竞谈“洋务”。这样才有同光之际的新式南北洋海军及各种路矿机器船政的建设。不管当时守旧派是如何的反对,这一时期的“洋务”建设是有相当成就的。后来到了以康有为为主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其所引起的百日维新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唐先生毅然将其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了必要的对比,最重要的是把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与孙中山的“建立民-国”思想作对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引起的巨大历史作用以及意义。文章中也提到,他二人虽有缓进激进之不同,其变法改制的基本态度则是一致的。由於清廷的昏庸腐-败,助成了激进派的成功,而完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第二阶段。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中,详细的提及了中国自晚清以来的几十年间的历史,给予我们一种清晰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虽没有完完整整地把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给看完,不过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出此书中的某些主题思想,感受颇深,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的无法磨灭的事实,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把真实的历史事实给呈现出来,给予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个真正的历史,记住历史,记住自己的民族根源,我们才能向前发展前进。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二)
今日始读海外学者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大学者的手笔确实非凡,令我似读每句都需思考,都受启发,读史书很少这样费劲。谈论该书,值得作一篇大文章,现还不是时候,只就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写点文字。
大陆史学界,研究历史,无不表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我所见之只一人公开声明不为,那就是陈寅恪先生。宪法规定信仰自由,如果某人不是共产党员,那也可不信仰马列主义吧。既然不信仰,岂能坚持为学习的指导思想?我认为,无论信仰是什么,研究历史总得讲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既然如此,看来在中国,研究历史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了。
十年前,我读了彭卫先生的《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这是我史学理论的启蒙书。在此,我摘引他书中的一段话,也算是我对他的记忆和感激:“我所理解和认同的当代历史学家首先具有自主的人格,他坚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批判精神,拒斥而不是迎合或苟从于任何外在的权威,无论这权威是权势、金钱,还是时俗、传统;同时,他坚定地把自己所认定的真理外化为实践的力量,不仅对个人彻底负责,而且有勇气、有气魄承担个人选择所带来的种种社会责任,即使这种社会责任对个人而言可能孕伏着危险,潜藏着不幸”。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三)
有些书读了可以增长知识,就像我初中时看的《上下五千年》,读后可以知道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某个时期或某个朝代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我高中时读的《世界历史地图集》,读了之后便可以了解到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欧洲的政治格局;有些书读来可以增长智慧,也就是我刚读的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在这本书中,我们的中国历史经过唐德刚老先生的解读,便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晚清七十年》是唐德刚先生的作品,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初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或许你会认为它是一本介绍晚清历史的书,其实不然,它虽然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解体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但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介绍历史。确切来说,它主要是围绕晚清七十年来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框架和主要脉络,它包括五个部分: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它采用新的历史解构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大家似乎熟知却实际陌生的历史。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否则,若只是单纯介绍历史,那我们直接去看历史书好了,何必浪费时间来读此书呢?
读这本书,还需要大家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最好呢还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成见”。书中采用了敏感的借古讽今手法,按照“五卷本”来讲说“历史大三峡”,这就是作者以历史趋势提出的观点。“改革开放”在唐德刚先生眼中,放在大历史之中叫做“小平变法”,我觉得这个词很是恰当。谁能说后人不是这种叫法呢?“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小平变法”是在1978年,我读的时候发现都是在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候有了转机。其实清末就已经提出“四个现代化”,但是还有一个现代化也就是“民主现代化”却一直没实现。或许我们还会有机会见证走出“巫山十二峰”的那个时刻,1840年到2040年是作者推出来的时间表,这二百年里每十年一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真的是多灾多难,那真的是大年代,可这个是以前面的三十年,甚至三百年的积弱做的铺垫。可以说物极必反,凡是易于常则必有妖,我们用螺旋上升的辩证发展观来看历史也是明了简单的,只是难以解释关于中国强权的影响太大了这一问题。当然很多人会觉得强权政治会有许多好处,毕竟很多时候,美国人也需要我们来救场啊!可是这背后不是强权,也不是计划,而是无数小人物们辛酸的占据海外市场,赚取可怜的人口红利,他们不懈奋斗,他们被“投机倒把”憋屈了三十年。我想说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政策提供了稳定,这稳定又是建立在各种限制上,中国人用各种手段去突破,去创造奇迹。
时代在进步,而且强权也比以前强大了许多,曾经我会坚信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会到来,现在我又开始怀疑了,当然在当代军事传媒再也不可能有起义了。说实在的现行的集权制度仍然还是主席建立的“千年仍行”的秦律,晚清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秦律出了问题。那么,也就是说,真正让中国人
相关文章:
我们为谁工作读后感01-04
尊重自己的工作读后感01-04
丛林守护神读后感01-04
怒吼吧黄河读后感01-04
读为自己工作读后感01-04
为自已工作读后感01-04
责任比能力重要读后感01-04
上帝的失误读后感01-04
卖花女读后感01-04
质量免费读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