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韩寒,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初次知道他的事迹,乃是在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的时候。此后,我又多次在网站上读到有关他的报道。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一书的名字,我知道得更早。
一年多以前的一天,我到澄江县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惊奇地看到,这本书已经摆在了书架上。但是,我并没有买下。当时我想,以他一个高中生的阅历,能够讲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
由于《三重门》的名声实在太响亮,所以,我决定拜读一下这本书。最近,我将计划付之于行动,在网上阅读了该书。因为我读得仔细,所以,阅读该书花费了我许多时间。读完全书以后,我有一些读后感,于是,就挥笔记了下来。
在这本书里面,韩寒对学校中许多不好的地方做了批评。显示出他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的批评往往能够切中要害,并且见解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韩寒的文字非常老道,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另外,书中引经据典的地方有很多处。作者留给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感觉。
然而,《三重门》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毛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而言,小说中作者想说的话,是通过人物之口讲出来的。因为小说是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和议论文直抒胸臆不同。但是,韩寒对现状的许多看法,却是采用作者自述的方式来传达给读者。无疑违背了小说的写作规律。从这一点来看,韩寒对小说,似乎还没有入门。
不久前,我看到有人将把《三重门》一书拍成电视连续剧的报道。我于是不禁为编剧担心,该书中大段大段用作者口气讲述的故事,怎么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
这本书另外一个毛病,是人物形象不典型。小说看完以后,书中的人物没有一个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印象。小说的主人公是林雨翔。然而,如果问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回答不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我至今归纳不出来。正是由于书中人物的性格不鲜明,所以就造成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的地方不能显示出来。
第三,该书描绘的场面,如游览名胜和校园生活等,是我熟悉的,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韩寒笔下的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让我觉得很怪异,有的事件的发展,频繁出乎我的意料。我总觉得,现实生活不是韩寒写的那个样子。
第四,韩寒笔下的爱情,写得十分怪异。作品的最后,韩寒写了一直没有向男主人公表白爱情的女主人公的爱情独白。我感到,女主人公被韩寒写得不可理喻。当然,韩寒写作《三重门》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高中生,爱情的实践经验还少,所以,写不好爱情,是可以谅解的。
总而言之,从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三重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的,因此,这部小说不能算作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敢说,韩寒对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他的创作,大概是在依葫芦画瓢,看来,他还处于模仿的阶段。
韩寒小说读后感(二)
路是自己走的。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韩寒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路。退学去写作。我一直坚信他的理想早在无数的鲜花与掌声中被吞没了而换之而来的却是无数的冷嘲热讽。我不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写作了。我更不知道的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还有人大言不惭的来讽刺韩寒。他没有去招谁惹谁。他只想走好自己想走的路。以自己快乐的方式活着。朋友他没做错什么的。
韩寒一样有着我们这些同龄人都有的无法超越的痛苦与寂寞。他的痛苦与寂寞我想只会比我们的多绝不会少。他所承担的压力更是我们这些同龄孩子无法知道与理解的。太多的时候我觉得韩寒也许不再去碰笔不去在出书,写作。他会好过很多。也许他现在的选择是对的。他说他相信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也许他这样说也只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点安慰罢了。一个17岁的男孩要在精神和生活中承受怎样的压力与痛苦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也许看到这你会说,有那么多的少年作家一样的成名,那不是都和韩寒有着一样的痛苦与压力吗?可是朋友你别忘了。韩寒是退学。除韩寒以为还有哪个少年作家是退学去写作的呢?这样想来我们很轻易的就会想到韩寒的书要是卖不出去了或是没有人在去支持他了。那么他就完了。他就把自己玩完了。真的。因为他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他生在现在这个时代是无法自食其力的。有太多的人羡慕韩寒。羡慕他的名气。羡慕他的才华。羡慕他的钱……可又有谁想过——韩寒有一天书卖不出去了他该怎么生活。所以韩寒并没有什么我们可好羡慕的。他有着比我们更多的痛苦。我想如果今天韩寒在这他也会这么说的。所以韩寒真的是和我们一样让人怜惜的孩子。一个孩子而已。
看完《毒》。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韩寒自己拍的一张照片。那张照片上有两个很阳光,很年轻的男孩。韩寒在这张照片的下面写下这样的文字:我看到这些很年轻的脸会觉得距离很远。那一刻我真的很难过。第一次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并无太大的感触。可一上萌芽我就知道了在这里有那么多的人对韩寒冷嘲热讽。从没有停过。我想也不会停了。韩寒对一些人的话只是一直保持着冷漠的态度。他没有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申辩过任何一件事。也许他说出来也好。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再去讽刺但我相信他一定会比现在快乐得多。我不相信韩寒没有来萌芽。也许他一直都看静静地看着。沉默不言的观看。
那张照片下的那些文字让我深深感到韩寒经历的太多太多。很多事对于他来说都已是无所谓了。也许这样活着才会舒服些。
韩寒,选择了走自己的路。我还是那句话路是我们自己走的。无论怎么走都是自己选的。我想韩寒至少不会后悔。因为他毕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做了太多人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所以我想无论韩寒他以后去做什么,写作也好,赛车也好……我们都应在着默默的祝他快乐,幸福。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怜惜的孩子。
韩寒小说读后感(三)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十几万字很快就看完了,阅读的轻快有读日本畅销小说的感觉。说实在的,这样的小说写起来不是很难的,问题是我没有勇气那样写。我在做《夜晚生活》总编的时候,就知道色-情-服-务这个职业是很有文学含量的题材,也准备了很多素材,那些素材比韩寒涉猎的还要丰富而深刻,但最终没有落笔。原因很简单,缺乏勇气。假如我写出一部引起关注的妓-女小说,一定有人会认为我就是嫖客的原型,如此一来,一定会带来很多不利。而韩寒没有顾虑,因为他是彻底的另类,这一点可以说是任何体制内作者无法比拟的。由此便引出了《1988》的第一个优势。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妓-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妓-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结果娜娜失踪了。19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可以说,1988要和世界谈谈的就是生与死的事情……
小说是在两条线上进行的,明线是1988车主和妓-女娜娜的经历,暗线是车主的回忆,一个少年的走向青年的片段,包括迷惘的初恋和朋友的死亡……两条线在生与死的结局中形成结点,它让人感到了世界的无序、生活的虚伪以及弱势群体对新生活的设计和渴望。简单甚至稚嫩(也许因为稚嫩才让受众接纳)的叙述,丝毫没有影响小说主题的深刻,小说的选材和故事的核心与“婊-子”和“戏子”有关,涉及很多敏感的话题,然而,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www.5a.net)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从一组看似淫荡、越轨的人物形象中,为年轻一代呼唤新的生活,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别样的责任……其中,妓-女娜娜对怀中生命所寄予的希望,读起来令人心酸:“只要我的孩子不干这个就行了,我愿为她不干这个而被干死!”同时,小说如此灰色的生活中,也潜在着一种难得的亮色,那便是1988的车主不仅接回了朋友的骨灰,两年后还接受了妓-女娜娜的孩子:“我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这里面包含着友情和信任力量!
韩寒要和这个世界谈谈,的确值得我们中老年作者好好想想,不是这小嘎子比我们写得好,也不是我们写不出来那样的,是我们往往要躲着那样的,是我们往往不关心那样的群体。还有,我们在强化文学的同时,常常忽略读者的感受,我们认同主流的时候常常带着虚伪,我们很难抵达社会和人生的局部真实,不单单是为了责任和导向,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自保……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一个孩子抢走了那么多年轻的读者,也没有理由用种种文学的框子和导向来鄙视他的写作。当然,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像韩寒那样,还有,随着在生活中的演变,韩寒也未必永远如此…&h
相关文章: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12-03
贫穷与富有读后感12-03
留住顶尖员工读后感12-03
神奇女生祝如愿读后感12-03
特别女生萨哈拉读后感12-03
游侠列传读后感12-03
狐狸吃葡萄读后感12-03
地球的起源读后感12-03
时钟的眼睛读后感12-03
青年与学问读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