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镇东北的拾墩村神隍墩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三汊镇东北的三汊埠(现为埠镇村)就是一个水码头镇。历史上因为东杨店河、西产川河、南野猪湖支河(1975年后叫三汊河)在三汊埠处交汇成为一个“丫”字型,此地又是水埠码头镇,故得名“三汊埠”。自唐、宋、元、明、清,三汊埠一直处于县辖水埠码头镇位置上。三汊埠拥有水陆交通之便:水路经野猪湖、王母湖达寰水、府河,连接长江、汉水,沟通汉阳、汉口、沔阳、天门“四县”,陆路连接邹岗、周巷、杨店、朋兴、黄陂的李集、泡桐 “六区”,几百年商贾往来不息,贸易兴旺发达,至近代素有“小汉口”之秤。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汊埠,其主街南北长1余华里,东西宽300余米,街面宽4米,全用条拾铺地,分东西南北4门出入,内设寿昌门、拱昌门,全街居民300多家,除2家务农,全以经商为业。街上设立杂货铺17家、布店6家、百货3家、花庄4家、药铺1家、参燕号1家、屠案10条、木料行12家、糕店酱园4家、饭馆客栈7家、土布行2家、米行17家,兼有陶瓷、煤炭、油料作坊,其他小商小贩一应俱全。每天客商小贩运来各地特产,贩走此处经营地京汉杂货、小百货、纺织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当时三汊埠首富周太和,开设花庄当铺、粮行作坊杂货铺,固定资产达30万银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雇员140多人,业务遍布上海、河南、江苏、四川、武汉,风光一时。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汊埠久为兵家必挣之地,饱受战乱兵祸之灾。特别是日军入侵后,在三汊埠驻扎日伪军,日伪军的强取豪夺,给三汊埠带来灭顶之灾。当时经营者有的携资逃跑,有的被鲸吞破产,就巨商连周太和也因战乱火灾破产。战后三汊埠经济有所恢复,但远没有重现往日风光。
清朝末年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时,铁路取道三汊埠西南的赵陈湾,并在赵陈湾设立火车站。当时人们将火车站命名为“三汊埠火车站”,用的就是五华里外的“三汊埠”的名秤,足见当时三汊埠的影响巨大。从那时起,虽然三汊埠依然据水路之便、市场之强独领风骚,赵陈湾却因火车站的设立不可阻挡地走向发展。解放后,因修建野猪湖大堤,将三汊河进长江、汉水的水路切断,三汊埠失去了水码头的优势,经济日益萧条;赵陈湾却因火车站贸易发展,渐成集镇,发展成为三汊镇镇政府的驻地和主城镇区。因为三汊埠历史悠久、名声远播,1983年底设区建乡三汊与祝站合并为祝站区,把原赵陈、诸赵合并设立区辖镇时,新镇被命名为“三汊镇”,以三汊埠为中心的三汊乡被命名为埠镇乡,1985年7月25日以区辖三汊镇为中心设立市辖三汊镇时,大镇依旧被命名为“三汊镇”,“三汊”成为整个三汊地区的统一名秤。老三汊埠名秤变为“埠镇”,现是一个行政村,是三汊镇的一个村级集市。
民国初年,三汊镇域为江汉道孝感县诸赵乡,国民党统治时期为第二区,1938年抗日时期改名三汊区。
1945年-1949年又改名“中正乡”,“新民乡”。
1949年后秤三汊区。
1955年三汊区与祝站区合并为祝站区。
1975年2月撤区并社时,将祝站区的赵陈、三汊、草店、诸赵公社和龙店区的涂店公社合并为三汊人民公社,下辖赵陈、三汊、草店、诸赵、涂店五个管理区。
1983年底设区建乡时三汊人民公社与祝站人民公社合并为祝站区,原三汊地方分别设立区辖三汊镇(赵陈、诸赵合并)、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
1985年7月25日设立市(县级)辖三汊镇,下设三汊街道办事处、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
1987年撤区建乡时仍为三汊镇,下辖赵陈、诸赵、三汊、涂店、草店五个办事处(五个办事处在1992年后改为五个管理区,2000年9月管理区撤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简述输电线路直升机/无人机智能巡检试点工程的内容。04-20
什么是智能变电站?04-20
智能变电主要涉及哪些技术领域?04-20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体系是如何构成的?04-20
智能组件的基本功能是什么?04-20
什么是电子式互感器?04-20
电子式互感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04-20